全国咨询热线:

800-810-0850 400-810-0850  


  • 东方红官微

  • 福寿大街直购商城
首页
公司概况
核心技术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健康资讯
联系我们
企业新闻

2011年航天育种论坛在京召开

时间: 2011-09-07 作者: 点击4381次

航天工程育种写入十二五,航天育种迎来发展的春


        2011年9月7日至8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神舟天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神舟航天文化创意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协办的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在京召开。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郭志伟、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副司长曹志恒、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马淑萍、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与社会扶贫司副司长刘书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世龙、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雷凡培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开民等相关领导出席了论坛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戚发轫、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项目首席专家,研究员刘录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特邀技术顾问,中俄航天搭载项目中方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刘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主任,教授刘志恒等特邀专家为论坛作了专题报告,来自全国的183名科研及项目管理人员参与了此次论坛。
        本次论坛就航天育种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航天技术在农业和生物诱变领域的应用、现代种业及相关政策探讨、空间诱变机理研究、航天工程育种技术领域的给予与挑战、建立空间搭载实验长效机制等论题展开研讨与交流。
        什么是航天工程育种
        航天工程育种又称为“空间诱变育种”,即利用返回式空间飞行器将微生物、植物、农作物种子等生物样本送入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高洁净等特殊环境作为诱变因子,使生物产生遗传性变异,返回后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培育,筛选出性状优良的菌株或种子,形成规模化生产。
        早在1987年,我国就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航天育种的试验研究,至今为止,我国先后在10多颗返回式卫星和7艘飞船上进行了数千个微生物菌种、农作物及植物种子的搭载试验,目前,我国已经建成58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航天育种技术试验基地和新品种产业化示范基地,一批种业板块核心基地逐步建立,以北京为核心示范区,以海南、甘肃、黑龙江、福建等为推广示范区的全国范围发展格局已经形成。航天工程育种正在农业、林业、微生物制造业以及细胞工程等众多产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牵引和带动作用。据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晨介绍,目前我国通过航天育种不仅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太空水稻、太空蔬菜、太空花卉等,以“红曲菌”、“东方红一号菌株”、辅酶Q10菌株等航天搭载微生物菌株研制而成的系列空间生物制品也走进了平常百姓家庭。
        航天育种产品安全吗
        针对大众关注的航天育种产品安全问题,航天生物专家庞欣博士解释,航天育种是有意识利用空间环境条件加速生物体的变异,通俗的讲,“假如一个基因序列原来是‘1234’,上太空后变成‘3214’,也就是说,空间诱变并没有导入任何外源基因,仅仅是植物自身基因组序列发生了改变。”在本质上与转基因有着显著的区别,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种子产生自然变异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或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航天育种只是使这个速度加快而已。专家强调,上过太空的种子返回地面后需要很多代的培育,转化为成果之后还需要在鉴定之前提供成分分析报告,其中包括毒理、营养成分等检测。这种安全性检测很严格,最终通过审定的品种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放心食用。因此并不存在安全问题。
        航天育种机理研究
        在空间诱变机理研究中,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据论坛一位专家介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空间诱变的诱因主要是太空中的高能粒子辐射,以及太空中微重力的协同作用。“初步研究发现,种子中有一个跟重力相关的基因,把它克隆出来以后再转进植物后,结果发现果实变大了,所以空间诱变很可能使种子的相关基因发生变化,但以后还要继续通过更多的证据来揭示原因。”另一些研究发现,太空中的高能粒子辐射可以引起DNA双链断裂,既可能造成细胞凋亡,也可能引起细胞染色体变异,而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希望双链断裂以后引起细胞染色体变异。
        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录祥研究员介绍说,我国关于空间诱变机理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策略一是通过对空间环境中的宇宙线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因素分别进行一一排查和分析,来验证哪些或哪个因素能使种子产生变异;二是通过对太空搭载诱变获得的突变个体与其原始亲本进行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的比较分析,以寻找突变发生的内在原因,再反推回去。
        航天工程育种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器返回技术的国家,并与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几乎同时开始航天工程育种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神舟一号至五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在论坛期间建议,要把航天工程育种纳入载人航天及空间站计划,协调利用好中国空间搭载试验机会,为空间诱变机理和航天工程育种研究提供一个长期的科学试验平台。这位资深航天专家强调说, “这是中国比较有希望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的领域之一,随着中国空间实验室、货运飞船和空间站计划的实施,我们完全有机会、有可能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提出将航天工程育种纳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要求加强航天工程育种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形成空间搭载长效机制。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展,乘着我国十二五计划系列新政策的春风,航天生物伴随着航天育种的发展即将迎来发展的春天。